<pre id="c08cc"></pre>
<pre id="c08cc"><strong id="c08cc"><xmp id="c08cc"></xmp></strong></pre>
    <track id="c08cc"><strike id="c08cc"></strike></track>
    <track id="c08cc"></track>
  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>消費指南

    聚焦雙11?購物更有譜 | 珠寶玉石直播間“撿漏”靠譜嗎?

    2023年11月14日 11:26????信息來源:中國消費者報?中國消費網

    “預約直播‘雙11’補貼大放漏”“海量翡翠貨品 等你來撿漏”“撿大漏!翡翠原石滿翠。”“雙11”到來,網購平臺關于珠寶玉石撿漏的視頻廣告鋪天蓋地。一些直播間里,標稱價值不菲的翡翠卻打著匪夷所思的折扣,消費者到底是撿了便宜還是進了陷阱呢?近日,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。

    “預約直播雙11補貼大放漏”的廣告。資料圖片

    主播表演現場砍價“撿漏”

    記者進入多家視頻平臺,發現不少主播在渲染“撿漏”場景。賬號名為“厚德載玉”的主播展示源頭收玉,他到鄉下收玉,3分鐘就收了3塊和田玉籽料,村民分別喊價“12萬元、18萬元、48萬元”,主播分別按 “5.2萬元、7萬元、14萬元”收購了這幾塊玉,合計26.2萬元。在某地河床挖玉現場,一名村民聲稱剛挖到一塊和田玉籽料,喊價10萬元。這位主播與挖玉村民拍了幾次手掌,就把價格降到了7500元。記者從視頻中看到,這塊剛挖出的籽料很潔凈,居然不粘一點泥沙。

    賬號名為“菁菁翡翠飾品”的主播在鄉間竹林收購翡翠原石,有人拿出一塊翡翠原石,喊價68萬元。主播拿著手電筒照一照,2分鐘就用6萬元拿下。網友“永遇樂”的評論很是風趣:“感覺像是非法倒賣,跑到野外交易了。”

    賬號名為“錦蟬珠寶翡翠”的主播在玉石銷售市場現場砍價撿漏,準備幫上海一名粉絲完成2000元預算的購玉心愿。一塊三彩的小糥冰料,攤主喊價8800元,主播只用了1分鐘就以2000元收購,并準備2000元“漏”給粉絲。

    俗話說“黃金有價玉無價”,直播平臺上關于玉石喊價與成交價的差異讓網友很是吃驚。記者隨意瀏覽此類視頻,總能看到類似的畫面,如老紅皮的原石喊價150萬元,主播72.8萬元拿下;喊價6萬元的翡翠,主播幫粉絲用6000元買下;每件要賣上萬元的手鐲清倉,主播以每件2300元拿下。

    直播的玉石產品為何能喊高價?福州特藝城資深玉石從業者王先生向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表示,每塊玉石都不同,半成品感官不同、成品雕刻工藝不同,缺乏統一、可量化的價格標準,定價完全由市場自由調節。消費者如果不了解玉石,就無法判斷價格。一些從業者利用網絡的便利性,虛構翡翠原石、籽料、半成品成品的價格。主播在直播時為誘導消費,往往會編造謊言,使用話術套路等方式,利用消費者“貪便宜”“撿漏”的心理,自導自演誘導觀看者購買。

    網上買玉石到底能不能“撿漏”呢?在福州藏天園壽山石交易市場經營一家玉石店的羅女士告訴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,這些直播“撿漏”場景多是擺拍、表演,用各種套路吸引消費者購買。翡翠業界有個說法是“行內有價、行外無價”,所謂“行外無價”就是指很多商家針對消費者不了解翡翠行情、不懂貨色而隨意定價,然后用高幅度打折來迷惑消費者。從業人員通過自身專業知識、經驗及眼光,一觸手基本就能知悉這些玉石的行情價,因此,同行交易時一般都是實價,差異不大。只有面對普通消費者零售時,才可能出現進價與標價的巨大差異。消費者見到的直播“撿漏”,很可能是陷阱,其標示的“漏”價還可能處于高位,遠高于業內實際行情價。

    “撿漏”產品要求私下買賣

    “撿漏價”加上主播誘惑性的銷售話術,讓不少消費者怦然心動。記者調查發現,翡翠玉石制品質量良莠不齊,直播帶貨中虛假宣傳、以次充好等情況時有發生,容易引起消費糾紛。據報道,抓取黑貓投訴“直播間假貨”下的前1000條投訴信息發現,“玉石珠寶及首飾”是直播間假貨被投訴最多的產品,占比達23%。其中,翡翠首飾為投訴最多的玉石珠寶類商品,占比達34%。

    想要工廠價拿貨,要加私人微信號看貨詢價。資料圖片

   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,一些直播間為避開平臺對網絡交易的監管,誘導消費者線下交易。名為“良陳美玉”的賬號視頻宣稱“手上的和田玉牌,肉又細白度又好,成色還好”。有網友詢問“你家有賣嗎?多少錢”,該賬號回復“私我哦”。一個標稱“小翠愛翡翠”的企業賬號宣稱“工廠剛出的一批飄花手鐲,如果喜歡這種意境飄花手鐲,又想工廠價入手,評價區扣1”。隨后,在評論區,該賬號給扣1的網友回復稱“加我看貨詢價”并附有主播的微信號。記者查看發現該微信號是個人賬號,賬號名為“A翡翠世家小翠-卓翠坊”。

    事實上,線下交易存在較大風險隱患。福建消費者蔡先生曾在一家名為“昆侖問玉”的直播間看到主播講解和田玉籽料,并承諾“假一賠萬”,便私下加對方客服微信并轉賬購玉,結果收到的卻是假和田玉籽料,因無訂單號,查不到對方店鋪登記信息而無法維權。目前,“昆侖問玉”直播間小店因涉嫌欺詐被暫停服務。

    直播間“撿漏和田玉”宣傳畫面。資料圖片

    羅女士告訴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,網購珠寶玉石最大的風險是貨不對板。直播間通過燈光、墊紙的襯托,珠寶玉石美輪美奐,而消費者收到的貨品往往與直播展示的效果存在色差、尺寸差異、瑕疵等,讓消費者覺得貨不對板。為規避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,一些商家誘導消費者線下交易。此時,款項一般是直接支付至私人賬戶,存在極大的風險。因微商存在流動性大和經營隱蔽性,消費者即使維權也難以追查到經營者個人信息。

    網上“撿漏”不如樓下買玉

   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,翡翠原石不同于一般商品,其具有特殊的天然屬性。不同于一般標準化的產品,翡翠原石內部情況無法預估,須在完全切割以后才能確認翡翠品質,因此,雙方的買賣交易具有極大特殊性和較高風險。網絡直播方式對翡翠原石的展示效果,受到直播環境中的燈光、角度以及買方顯示器分辨率等多種因素影響,存在導致買方判斷誤差的可能。

    福建省寶玉石協會會長王乃珠在接受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不提倡消費者通過直播平臺購買珠寶玉石。目前,直播間銷售珠寶玉石的突出問題就是價格虛假,由于價格違法成本很低,一些商家利用直播時不能現場驗貨的漏洞和部分購買者試圖“撿漏”的心理,高價兜售品質一般的玉石產品。消費者購買翡翠玉石千萬不要貪便宜,試圖“撿漏”,選購時,要掌握看、聽、測試等鑒別方法,或者與懂行的朋友一起選購,建議全程記錄,保留直播視頻、主播或賬號提供的相關鏈接信息,便于今后追溯取證。


   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